院属各行政班级,全院教职工,学院团委、学生会、青年媒体中心:

为充分调动青年参与绿色科技创新积极性,进一步提高青年在绿色科技领域实践探究和创新创造的能力,推动形成各类绿色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长效机制,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篇章贡献青春力量,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指导举办首届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组织领导

学院成立评定委员会,成员如下:

问:曾玉华 陈爱永 王增赟

席:马青梅

长:蒋

副组长:袁伟杰

员:陈晓娇 段十怡 彭晨嘉 谭炜 姜丽鑫 侯逾一 彭佳妮 秦梓珂 周语婕

本项工作具体由团委办公室组织实施

二、活动主题

“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

三、参赛要求

(一) 人员要求

1. 主要面向高校、企事业单位、科研单位、青年社会组织等的青年群体,年龄在35周岁(含)以下 (1988年10月1日(含)以后出生) 的中国公民。

2. 参赛人员类型分为在校学生组和在职青年组,参赛者只可报名其中一个组别的一个项目,不可重复参赛。

3. 参赛者可选择以个人方式或团队方式报名,以团队方式参赛的须设负责人1名、成员1-7名,以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。

4. 每个项目须设导师1-2名,每名导师最多指导2个项目,项目导师不可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参赛。

(二) 项目要求

1. 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2. 参赛项目须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无任何不良信息。

3. 参赛项目必须为个人或团队的原创作品,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;抄袭、盗用、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
四、赛道设置

设置“给定命题”和“自由选题”两个赛道,参赛者可结合实际,自主选择一个题目完成作品的提交。

(一) “给定命题”赛道:

题目一:全球气候变化预测、影响和对策研究。

题目二:创新研究建设“无废空间”模式。

题目三: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。

题目四: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。

题目五:城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与回收模式。

题目六:绿色出行数字化工具中的碳汇计量与应用研究。

题目七:三北工程实施成效智能化监测评价。

(二) “自由选题”赛道:

从生态环境治理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绿色制造、绿色工程、能源治理、乡村建设、食品安全、推广种植、森林康养、大健康、城市交通、绿色金融、绿色物流、绿色教育、绿色公益、生活垃圾分类、低碳出行、废旧物回收改造等领域提出科技创新的理念或设计相关方案等。

五、参赛作品提交形式

各赛道作品参赛时,按研究类成果作品与应用类成果作品分别提交,具体要求如下。

(一) 研究类成果作品

研究类成果倾向于征集和开发新的想法,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扩展和深化,通常以学术论文、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。

1. 研究内容可不包含具体成果,但应注重创新性、前沿性和实用性。作品应附上相关的参考文献、专利等,以供评委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审核。

2. 作品应对所涉及的项目背景、研究目的、实验方法、算法模型、关键技术、数据分析、预期成果、可持续发展性等给出详细的描述和论证。

(二) 应用类成果作品

应用类成果侧重将研究成果置于实际应用的场景,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实际需求,通常以产品、技术、服务等形式呈现。

1. 研究内容应含完整的应用方案,包括实际的应用场景、功能特点、解决的问题等,注重实用性、创新性和可推广性。

2. 作品应详细介绍实现方法,包括所使用的技术、系统架构、软件硬件平台等,以及项目成果,包含效果展示、成本效益、市场推广、可持续发展性等,同时阐明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。

以上两类均需提交材料

①作品申报书并附身份证明材料;

②作品展示PPT文件,要求与项目内容相关的正文部分不超过20页,其他附件材料不超过10页。

③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: 2023年12月1日晚20:00前,提交至邮箱yuanweijie2019@qq.com

六、奖项设置

1. 绿色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奖。按不同赛道设奖、在校学生组及在职青年组分开评奖,各设置金、银、铜奖(具体设置比例依据实际报名数量及作品质量决定),授予荣誉证书并给予奖金支持。若作品质量未达到获奖标准,则奖项空缺。

2. 绿色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。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集体,具体设置比例依据实际报名数量及作品质量决定,授予荣誉证书。

3. 绿色科技创新优秀导师。对指导作品获得金奖或两个银奖的导师,授予荣誉证书。